著氣候問題日益嚴重,全球化的“低碳革命”正在興起,人類也將因此進入低碳時代。2010年中最流行的詞匯之一是“低碳”,低碳化浪潮則是繼農業文明浪潮、工業文明浪潮、信息化浪潮后的第四次浪潮。走向低碳化時代是大勢所趨。剛剛結束不久的以“綠色、承諾、發展”為主題的低碳時代的紙業路徑——中國可持續發展論壇上將紙業推到了低碳時代的前沿。
造紙業是和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密切相關的基礎產業,具有關聯度比較強,市場容量比較大的特點。我國傳統造紙業以草漿為主,使用比例高達80%以上。而世界造紙業發達國家木漿比例高達90%。我國目前這種不合理的原料結構造成的嚴重污染,主要來自麥草化學制漿的排污。只有增加優質長纖維的供給,提高木漿比重,淘汰落后草漿生產線,優化我國造紙原料結構,才能解決我國造紙帶來的環境污染問題。APP(中國)這方面已經走到造紙業的前沿。
APP在中國的發展成為了中國社會對林漿紙一體化的認知過程,成為了中國紙業環保標準提升、企業形象轉變、人工林發展迅速、天然生態林得到間接保護、公眾環境意識提升和社會可持續發展理念增強的過程,更成為了中國造紙業挑戰世界紙業格局的過程。
植樹造林科學發展
2009年8月,參加全國桉樹人工林生態環境管理高級研修班的100多名專家學者到廣西欽州APP(中國)桉樹人工林區考察,對企業通過在林區實施水平帶狀整地、施放有機復合肥、種植綠肥植物和保留枯落物等措施,主動開展桉樹人工林生態環境管理以實現可持續經營給予了極高的評價。
作為我國林漿紙一體化實踐的探索者,APP從1995年進入國內開始營造造紙用速生豐產林,目前已建成包含桉樹、楊樹、松樹等主要樹種的漿紙原料林逾30萬公頃。在營林過程中,APP(中國)堅持“科技營林、生態營林、依法營林”的理念,通過一系列措施,有效降低了人工林營林活動對環境的負面影響,實現了生物多樣性保護與人工林發展的雙和諧。
清潔生產節能減排
規模投入、先進技術和科學管理是現代化造紙業升級優化、增強自身競爭力的不二法寶;而要尋得長期、持續的經濟增長,“林漿紙一體化”的綠色循環仍將是漿紙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一批優秀的中國漿紙企業,例如APP(中國)旗下的各工廠,正在用實踐證明現代造紙業不但不是“兩高一資”的污染大戶,反而是可以實現社會、環境、經濟三大效益和諧發展的綠色行業。實踐證明,通過技術創新與科學化管理,環保投入不僅能帶來環境與社會效益,更能創造直接的經濟效益。
金東紙業:一年一個億的環保收益
金東紙業堅持在內部開展清潔生產、制程減廢、資源再生利用的綠色造紙循環。截至2008年底,金東紙業在環保上的投資已達11.5億,每年的環保收益則達到一億元人民幣。在廢水、廢氣、廢渣等方面的“開源”和“節流”是金東紙業的制勝法寶。
金海漿紙:總投資1/4致力于環保
金海漿紙的環保投資超過27億元人民幣,占總投資額的1/4(金海漿紙一期總投資為105億元人民幣)。巨額的環保投入主要包括兩方面:一為制漿藥液循環系統;二為污水處理系統。區別于傳統制漿企業,金海環保投入重心在前端車間,通過在前端車間采用先進的設備、領先的工藝技術等措施減少污染物的產生量。
金華盛紙業:變廢為紙
金華盛紙業造紙廢水處理過程中每年產生污泥約45000噸,其中主要成分是碳酸鈣和纖維。按照配比混合進棉絮等纖維雜質,再經高溫、壓制、烘干等步驟,就能實現“變廢為紙”。僅用污泥再生紙替代采購木板包裝這一項,公司每年就可以節約逾千萬元。
寧波中華&亞漿:以紙造紙
寧波中華紙業和寧波亞洲漿紙業是我國規模較大的、利用廢紙為原料的再生性工業制造企業。兩廠每年消化各類回收廢紙量達20余萬噸和40余萬噸。據悉,平均每回收1噸廢紙就能產生0.8噸好紙,同時少砍伐17棵樹,并節省3立方米的垃圾填埋空間;每年光廢紙回用工序就相當于少砍了1700萬棵樹木。
立足中國 綠色承諾
作為一家極具社會責任感的企業,為了更好地履行企業肩負的環境和社會責任,引領低碳經濟在中國的發展,2008年6月,APP(中國)發布《“立足中國,綠色承諾”可持續發展宣言》,以明確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內容和目標。在隨后的兩年多時間里,每個季度APP(中國)都就承諾內容可持續營林實踐、清潔生產、節能減排、履行企業公民責任和支持社區建設五個方面,以及噸紙漿耗水、噸紙漿排水、化學需氧量(COD)等環保指標向社會公布執行情況,接受社會的監督。
發展低碳經濟,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已經成為全社會共識。世界觀察研究所所長萊斯特·布朗說:“誰在生態問題上主動采取行動,誰就能在今后的國際舞臺上起到領導作用”。APP(中國)以林漿紙綠色循環理念,通過植樹造林及制漿造紙的綠色大循環和廢紙回收還原再生的小循環,把污染嚴重的傳統漿紙業轉變為符合科學發展觀的新型綠色環保產業,通過推行清潔生產(包括清潔生產過程和清潔產品)構建企業內部循環經濟產業體系;通過生態重組,把產業內上、中、下游企業連接起來,形成共享資源和互換副產品的產業共生組合構建產業內循環經營鏈;通過培育綠色消費市場和發展資源回收產業,構建循環經濟社會,形成了以低碳排放為特征的產業體系和消費模式,已經走到了造紙業的前沿。